12月1日,杭州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60分》欄目報導了江干區采荷街道觀音塘智慧中腦平臺。該平臺是聚達物聯科技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的集合了人員管理、車輛管理、物業管理、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社區平臺。下面請看報道原文:
數字賦能,讓社區治理更“智理”
——如何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讓社區管理更加智慧?
在采荷街道靜怡社區入口,這間由警務室改造的觀音塘智慧中腦指揮中心很是新引人眼球,電子大屏正中間展示了觀音塘地區3D模型地圖,這些攝像頭的立桿都是按照1:1還原的,點擊其中的一個探頭,就能實時地查看監控畫面。小區道路上發生的任何事兒,在指揮中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杭州和瑞物業區域主管姚李華先生在采訪中表示,“我們之前的流量沒辦法把控,而且在收費方面全靠人工,就存在很大的漏洞,而且工作量也很大。現在我們通過智慧的車輛管理系統,我們會在高峰期對入場車輛進行控制和掌握,每天的收費量、收費數據、支付方式,我們都有實時監測。”
觀音塘智慧中腦涵蓋了靜怡、江汀和常青苑三個社區,原先社區之間的小支路總會面臨“三不管”的尷尬,現在三個社區微腦合并為片區的中腦,統一納入了智慧平臺,管理也不再留白。除了道路監管,智慧消防也是智慧中腦中的一個亮點。姚先生表示,“我們有火災探測器,能實時地和監控畫面匹配,比如我們這些非機動車庫,每一個煙感對應的地方,都有一個實時的監控畫面對著監測的區域。假如這個地方真的冒煙了,我可以從監控大屏就知道,可以最及時最準確地找到火災點。”
記者從屬地了解到,智慧中腦就像是一個流轉中心,讓車輛、消防、物業等信息快速地運轉起來,尤其是智慧物業管控系統,還連接著小區居民和手機端。江干區采荷街道靜怡社區黨委書記施政在采訪中表示,“居民可以通過專用的手機APP,發現小區一些環境、綠化、堆積物方面的問題,直接通過拍照、上傳,這些照片就直接到了“中腦”的端口,然后物業公司直接派單,叫保潔員或者工作人員前去處理,不需要老百姓打投訴電話或者跑到社區,來跟我們反映這個問題,然后我們再去處理,這樣時間上和效能上都大大提高了社工的工作效率和物業公司的工作負擔。”
目前,觀音塘的社區中腦將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探索居家、養老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新模塊,而這樣以幾個社區化零為整的智慧管理模式也有利于資源整合。江干區采荷街道區域發展與治理中心副主任蔣蕓表示,“因為老小區居多,社區和社區之間有些中間的道路或者是各方面的管理上,可能資源也是比較欠缺的。我們把幾個社區合起來一起管,作為一個片區,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源。社工可以通過手機端和電腦端,接收到這些信息,提升處置效率。”